时间:2021-01-15 | 编辑:阿胜 | 阅读:383 | 分享: |
今天两篇文章给笔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是国际船舶网刊登的一篇文章“卖了15艘还有95亿美元现金!嘉年华集团继续推迟复航时间”,其中披露了不少嘉年华集团的相关信息:第一,截止2020财年末,嘉年华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5亿美元,即使是在零收入情况下也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维持其在2021年的运营;第二,2020年嘉年华集团已经决定抛售19艘低效率船舶,这19艘船约占其停航前运力的13%,但仅占2019年营业收入的3%;截至目前,已经有15艘低效率船舶离开了嘉年华集团的船队;第三,通过采取的积极行动,管理资产负债表和削减船队,其有能力利用被压抑的需求,转变为一家更精简、更有效率的企业,从而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另一篇文章是公众号“MSC地中海邮轮资讯”发布的文章“MSC地中海华彩号2022年进驻中国母港,中国邮轮市场将迈入‘双旗舰时代’”,其中所释放的信息是:第一,未来旗舰、欧洲最大邮轮之一MSC地中海华彩号(MSC Virtuosa)将于2022年进驻中国母港,与其姊妹邮轮、也是亚洲最大邮轮之一MSC地中海荣耀号(MSC Bellissima)一起服务中国邮轮市场;第二,MSC地中海邮轮在中国母港的运营始于2016年,此前秉承单船运营并不断升级更迭投放产品的发展策略,旗下邮轮由最初的MSC地中海抒情号(6.5万吨)升级为2018年的MSC地中海辉煌号(13.8万吨),再到计划于2021年来到中国的旗舰邮轮MSC地中海荣耀号(17.2万吨),而MSC地中海华彩号(18.1万吨)在2022年的加入,将使MSC地中海邮轮在中国市场的运力和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增长;第三,MSC地中海华彩号目前正在法国大西洋船厂进行建造,预计将于2021年春夏之际正式下水首航,其总登记吨位为18.1万,最高载客量可达6334人,是欧洲最大的邮轮之一;第四,地中海华彩号是MSC地中海邮轮舰队中迄今为止最为环保的邮轮,所搭载的全新一代环保科技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和新一代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AWTS),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与上述这两篇文章所呈现的国际邮轮公司发展路径相对应的则是,中国本土资本在过去这些年以及疫情期间通过购买二手邮轮来介入邮轮业务的发展路径。尤其是,疫情期间二手邮轮价格大跌,大致只需要疫情前3成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同样的一艘邮轮,这吸引了不少中国买家,并且已经完成了多笔交易。这些邮轮大多是2000年之前建成的邮轮,7万总吨左右的邮轮是中国资本的偏爱,或者只是因为恰好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船型是主流,目前正是这些邮轮到了该淘汰的年龄。嘉年华集团的数据具有说服力,这19艘邮轮约占其停航前运力的13%,但仅占2019年营业收入的3%。这就是这些邮轮为什么会被低价甩卖的原因。
反过来讲,中国资本接盘的逻辑在哪里?如果这些船未来都布局在中国的沿海,势必要参与到与国际大型邮轮集团的直面竞争中。与海洋光谱号、MSC地中海华彩号这些又大又新又好玩的邮轮竞争,中国资本的底气在哪里?尤其是,接盘的中国资本还都处于单打独斗中,单船运营的管理成本和物料成本都很高,怎么跟国际大型邮轮集团竞争?率先进入邮轮市场的几个中资品牌要么退出了市场,要么按兵不动,其作为先发者为何都采取了较为一致的行动?购买二手邮轮“先练手”的发展路径是不是中国资本进入邮轮市场的不二法门?
在邮轮的微信群中看到了一段话:“经此一疫,嘉年华实际上资本结构更加优化了,船队整体更加精简,平均船龄更低,按照原来的战略方向准备清除19艘低效船队资产,接近总船队的五分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造船冲动造船高峰期几乎清除完毕!低效、过时、同质的船队将在未来五年布局中国沿海,成为中国第二阶段邮轮产业发展的新特征!一些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的投资者,也许会陷入不良资产的低价陷阱…”这段话给笔者一定的触动。
最近在搞中国邮轮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回望中国邮轮市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介入和投入正在显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细数这些年国际邮轮投入在中国市场的新船,包括海洋量子号、盛世公主号、诺唯真喜悦号、海洋光谱号、歌诗达地中海号、云顶梦号、世界梦号,可以看到这些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市场是认真的,纷纷把自己最大最新的邮轮率先布局到中国,并没有因为中国人还处于“尝鲜”的阶段,就用一些旧船来应付中国人。反观中资品牌,对待这个市场可就显得没有那么认真。这背后,当然也有一些现实的无奈,比如大船新船在市场上没有出售的标的,自己投资造新船也根本没有空闲的船台。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中国资本对邮轮市场还没有建立起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根本原因。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有“奢侈态度”。笔者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探索》中描述过“奢侈态度”:把消费者的心理摸透,在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做到极致,一开始就要有做百年老店和奢侈品的心态,绝不随波逐流而要心存高远,才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打出一片天地。
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探索》中笔者进一步提出: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奢侈态度别觊觎邮轮业。这可能是一块肥肉,但也可能“鸡飞蛋打”。理性分析,理性决策,多听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如果已经上路,那就不断改进,不断迭代,在多重约束和夹缝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邮轮发展之路。
中国资本购买二手邮轮不一定不对,如果做好了相关策划,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客户,并通过对二手邮轮的改造,让其符合客户的需求,那就没错。要知道,中国邮轮市场要面对的是“新中产”“新老人”,他们的人群画像是否准确描绘?是否有针对他们的定制化产品?如果还用曾经短缺经济下的策略去服务消费者,早晚要倒闭。
但愿笔者对中国资本进军邮轮业的一些隐忧,只是自己的杞人忧天。
笔者2014年就开始提出“奢侈态度”,未来不但不会改变,而且还会不断强化,让其成为进入中国邮轮产业的企业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期望中国邮轮市场成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市场。
来源:绝顶思维
来源:吾爱航运网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