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0-27 | 编辑:李峰 | 阅读:2586 | 分享: |
根据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最新报告,截至目前,2025年仅有10艘集装箱船被拆解,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超低的拆解的水平。大量老旧船舶仍在服役,远超其通常的报废年限。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Niels Rasmussen测算,从船龄结构来看,20年以上船龄的集装箱船比例已从2020年初的16%攀升至目前的24%,为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这部分老龄船队将构成未来拆解的主体。
BIMCO通过回溯2000年至2019年的历史拆解数据,对各船型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在此期间,约20%的船舶在20年内被拆解,53%的船舶在25年内退役。以这一平均拆解规律为基准,当前至少有500艘船、180万TEU处于“该拆未拆”的状态。Rasmussen指出,金融危机前市场火热、拆解稀少,而2009年后市场转弱、拆解量增加,两者叠加代表了相对“常态”的市场周期。
然而,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与过往大不相同——新造船订单量庞大、红海危机缓和后苏伊士运河航线有望恢复、以及新能效监管趋严等因素,未来的拆解规模或将远高于最低预估。若参照2010年代市场低迷期的拆解节奏,潜在的最大拆解过剩量可能达到850艘、310万TEU。
即便如此,这一规模的“消化”也将是一个漫长过程。历史上拆解量最高的一年是2016年,当年仅有185艘、约60万TEU被拆解。以此推算,当前的180至310万TEU过剩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步释放。
Rasmussen表示,未来的拆解规模难以精确预测,但现有测算显示,这一“潜在拆解潮”相当于当前营运船队的6%-10%,或相当于20年以上老龄船的33%-5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潜在拆解量已超过所有小于8000TEU船型的在手订单量,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船队的增量或将完全由大型船舶主导,并可能引发更剧烈的“船型级联效应”,即大型船舶进一步蚕食中小型船舶的航线市场。
来源:洲际船务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