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0-30 | 编辑:李峰 | 阅读:2686 | 分享: |
在南北航线的竞技场上,竞争格局从来就不平等。航运巨头凭借日益庞大的规模优势,掌握着更多可调配的资产,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近日,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和达飞轮船(CMA CGM)将收购目光锁定在2,000至8,000TEU的二手船市场,租船市场旋即陷入供应紧张的困境,租金水涨船高。这个局面使得那些依赖租赁运力的航运企业举步维艰,不得不将前景可观的新航线计划暂时搁置。
尽管未来大型船舶的供应过剩或将为市场带来转机,但商机往往稍纵即逝。在当前形势下,将运力从疲软航线转向高潜力市场,已成为多数航运企业的必然选择。
MSC在美国—西非—南非航线的战略布局,堪称把握时机的典范之作。面对马士基退出与MSC共同运营的美国东海岸/自由港(及墨西哥湾)至南非的联合航线后,MSC不仅迅速填补服务空白,更以卓越的战略远见将西非纳入航线网络。
从集装箱贸易统计(CTS)的货量数据来看,马士基和MSC此前未优先布局美东/墨西哥湾至西非航线(而非南非航线),或更早同时开拓两条航线,着实令人意外。MSC已意识到,在没有直接竞争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在维持两条航线主导地位的同时,实现西非市场的双向覆盖。
CTS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这两条航线的货量均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但若成为唯一提供直航服务的运营商,就能稳获可观的市场份额,并凭借高附加值的运费定价主导市场。显而易见的是,即便在贸易紧张局势构成冲击之前,美东至南非航线的运营基础本就脆弱。而西非市场的加入,则为这条航线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通过将西非纳入航线循环,地中海航运成功拓展了非洲区域内运输能力。由于船舶从南非返程时舱位利用率较低,西非强劲的贸易需求恰好为其提供了绝佳机会,既能有效利用闲置舱位,又为航线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首先是对关键枢纽港的深度掌控。MSC在弗里波特、圣佩德罗和洛美等枢纽港的布局,配合完善的支线网络,使其能够牢牢掌控运营成本与服务标准。这些港口均由MSC全资控股。
其次是精妙的航线优化能力。现行即期运价表明,MSC将获得显著溢价优势——尤其体现在美国至南非航线的双向运输中,而西非货量的注入更为其带来了至关重要的规模效应,巧妙地将剩余舱位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次布局凸显出现代航运业的竞争本质已发生深刻变革。单一的船舶规模优势已让位于综合实力的较量,竞争维度拓展至资产配置、网络规划、枢纽控制与市场应变能力等多个层面。当MSC这样的企业能够将多重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成果时,整个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来源:江海云航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