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全球海运市场持续回暖:美西航线领涨11.2%,多航线运价集体上行


NEWS

 

2025年10月下旬,全球海运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10月24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达1403.46点,较上期上涨7.1%,四大核心航线运价全线攀升。其中,美西航线以11.2%的涨幅领跑,地中海、欧洲、波斯湾等航线涨幅均超9%,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复苏态势。

 

美西领涨,多航线同步上行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10月24日当周,美西航线运价涨至2153美元/FEU(40英尺集装箱),环比上涨11.2%;美东航线运价达3032美元/FEU,涨幅6.3%。

 

欧洲航线运价升至1246美元/TEU(20英尺集装箱),涨幅8.8%;地中海航线运价达1764美元/TEU,涨幅9.4%。

 

波斯湾航线表现尤为突出,运价同比上涨14%至1423美元/TEU,澳新航线涨幅5.6%至1385美元/TEU。

 

南美航线因供需关系转弱小幅下跌1.5%。

 

 

 

 

涨价潮的驱动因素

 

2025年春节较早(1月29日),中国工厂为规避节后用工荒和关税风险,提前集中出货。10月下旬起,长三角、珠三角港口集装箱堆积量激增,美西航线舱位需求暴涨30%,直接推高了运价。

 

其次就是红海危机,导致欧线绕航好望角成为常态,单程航程增加15天,运力损耗约20%。美东码头劳资谈判将于2025年1月15日到期,罢工风险迫使船公司提前囤积舱位,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张。

 

 

再加上部分船公司的策略调整,例如阳明航运等企业通过限制订舱变更、加开加班船等措施调控运力。例如,阳明在美西航线限制订舱变更率至10%,同时将“YM Topmost”轮临时调派至加班船序列,以应对舱位短缺。

 

在2024年下半年海运联盟重组后,头部企业议价能力增强。马士基、达飞等船司通过“综合运费”(FAK)机制,将燃油附加费、港口拥堵费等成本转嫁至货主,也直接推动了基础运价上涨。

 

 

 

 

带来的行业影响

 

当运价上涨后,能直接提高船司业绩。中远海控为例,其2025年三季度美线单箱收入同比提升18%,净利润率恢复至12%。但需警惕的是,11月美线船期恢复正常后,舱位供给增加可能抑制运价进一步上涨。

 

同时,也会加剧货主们的成本压力。某头部家电企业透露,其美西航线单柜物流成本从1800美元增至2153美元,涨幅达19.6%,压缩利润空间约3个百分点。

 

 

 

结语

 

本轮运价上涨既是市场周期性复苏的体现,也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一方面,船公司通过联盟重组、控舱策略实现了利润修复,但过度依赖运价上涨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货主面临成本传导压力,可能加速供应链区域化布局(如东南亚建厂)。

 

 

2025年10月的海运市场,是周期力量与政策变量交织的缩影。

 

运价上涨背后,既有农历新年出货潮的短期驱动,也有地缘政治、联盟重组的深层影响。

 

对于船公司,需把握窗口期优化资产负债表;对于货主,则需通过长期合约、多式联运等方式对冲风险。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将是未来一年海运市场的核心命题。

来源:EPS国际物流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