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制裁韩华背后秘密:航运业正迎来一场巨大的……


1014日商务部令落地,韩华海洋5家美国子公司被列入反制清单,其中韩华海运(HanwhaShippingLLC成为航运圈焦点。这家2024年才成立的航运平台,本计划接收母公司建造的2艘零排放LNG运输船(每艘造价2.52亿美元),2027年下水后切入高端航运市场。但制裁直接切断其与中国供应链的连接——要知道,韩华造船所需的钢板、稀土材料及配套设备,80%依赖中国采购。

 

更致命的是韩华费城造船厂的困境。作为美韩"造船合作象征",该厂承接美军舰艇维修订单,还计划新增50亿美元投资打造军工航运配套基地。如今被禁止与中国企业交易,意味着其船舶分段制造所需的特种钢材、自动化系统将彻底断供,美国"让造船业再次伟大"的计划正遭遇供应链反噬。

二、航运业连锁反应:从运价波动到格局生变

1.中美航线的"双轨制"阵痛

制裁当日恰逢中美互征港口费生效:美国对中国造船舶加征每标箱300美元靠港费,中国则对美籍船舶征收对等费用。叠加韩华航运业务停摆,中韩航线已出现微妙变化——青岛港至釜山港的LNG运输运价单日上涨4.2%,部分船公司开始调整运力配比,将原服务韩华的船舶转向现代集团订单。

2.中国造船业的"替代机遇"

全球造船市场格局正在改写:中国占全球60%的造船份额,韩国以22%居次。韩华退出中国合资企业后,其原持有的12LNG订单正被沪东中华、江南造船争抢。业内人士透露,某船企已接到欧洲能源公司的咨询,希望将原委托韩华建造的船舶转至中国船厂,前提是确保2028年前交付。

3.第三方企业的"站队选择题"

现代集团成为最大变数。这家在华有15个造船配套基地的企业,正与美国船坞公司磋商LNG船合作,但韩华的教训让其犹豫——若继续深度绑定美军订单,可能重蹈覆辙。相反,中远海运已明确表态:"将优先与遵守中立原则的外企开展航线合作",暗示对韩华系船舶的排斥。

三、制裁背后:航运业的安全博弈逻辑

商务部的精准打击暗藏三重深意:

1.供应链安全预警:通过切断韩华的中国材料供应,暴露美国造船业"空心化"——其商用造船全球占比不足1%,根本无法替代中国供应链;

2.航线主导权争夺:中美互征港口费已影响全球货运流向,制裁韩华进一步巩固中国在LNG运输、军工航运等高端领域的话语权;

3.行业规则重塑:正如商务部发言人强调的,此举是对"协助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三方企业"的警示,三星、LG等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已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合作风险。

四、未来推演:航运业将迎三大变化

1.材料卡脖子领域突破:国内稀土企业正加速研发船舶用高性能永磁材料,目标2026年实现100%国产化;

2.航线联盟重组: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可能组建"非制裁合规联盟",制定新的船舶建造及运输标准;

3.军工航运分化:美军亚太补给线可能因韩华造船延误被迫调整,中国船厂或承接更多东南亚国家的巡逻舰订单。

 

来源:江海云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