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 编辑:李峰 | 阅读:2586 | 分享: |
据《贸易风》报道,根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与数据平台Kpler的分析显示,中国即将对美国关联散货船征收的港口费用可能产生“显著”的额外成本,短期内或将推高即期运费。由于船东为降低港口费用支出有意缩减运力,当前航运船队运营效率下降正支撑运价,预计短期内可用吨位供给将趋紧。
Kpler干散货分析主管Alexis Ellender指出,中国当局对“美国关联船舶”的界定宽泛,这意味着全球散货船队无法通过调整航线布局完全规避相关费用。
据Kpler测算,受影响的海岬型船舶在铁矿石航线上,港口费用预计将使每吨货物增加约20美元成本。具体而言,从西澳大利亚向中国运输铁矿石的美国关联海岬型船,其年度港口费用将高于从巴西出发的同等航程。
Ellender在周一(10月13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若一艘美国关联海岬型船持续从事巴西至中国铁矿石运输,年度费用总额可能高达1300万美元。他补充指出,相同船舶若持续从西澳大利亚向中国运输铁矿石,年费至少将达1600万美元,但由于航程较短,单次航行费用反而较低。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表示,自下周起,受影响船舶每次停靠中国港口的平均费用将达约200万美元,但未按船型公布具体成本细分。该公司预估,中国散货船停靠总量中有1%至5%将受新规影响,但同时指出,由于新规仅适用于多卸货港航程中的首个停靠港,实际总费用影响将有所减轻。
克拉克森强调,单船或单航次的直接成本影响与将于美东时间周二(14日)生效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规定“大体相当”。但该机构补充称,根据最终纳入收费范围的船队规模,中国港口费用的总额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根据港口活动与年内贸易模式分析,中国港口费用的实际影响可能超过USTR的预估标准,尤其在散货船与油轮板块更为显著。
此举还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克拉克森认为,随着受影响船舶逐步调整航线、减少对华贸易,航运市场可能加速形成分级化格局。该机构特别指出,在美方新港口费用于周二生效前,中方关联船舶已开始主动减少涉美贸易航次。
克拉克森指出,新产生的成本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时机,并有可能波及更广泛的投资者信心。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货海运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39%。
截至本周一,已有逾1.79亿吨干散货在途运往中国。
Ellender表示,对于新规公布前已订立的航次费用由谁承担,目前仍不明确。他表示:“若未能豁免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相关方在协商责任归属时,可能出现船舶改道或在港外滞留的情况。航程时间的增加将收紧干散货船运力供给,进而推高航运收益。”
他特别指出,关于“美国关联”的具体界定标准以及中国主管部门如何核验船舶资质,目前仍有待明确,此类不确定性可能加剧市场运行低效,“对潜在美国关联的耗时核查,可能延长船舶在中国港口的等待时间。”
Ellender还提出,新规是否适用于在中国加注燃油的美国关联船舶尚存疑问。他指出,这可能导致此类船舶转而选择在新加坡进行燃油补给。
对于计划在中国进行维修的美国关联船舶,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Ellender在报告中写道:“鉴于今年有异常大量的干散货船需要特检,这可能引发中国以外修船厂的延误和拥堵,而这些船厂的产能本就有限。”
来源:洲际船务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