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4 | 编辑:李峰 | 阅读:2683 | 分享: |
跨太平洋航线的集装箱运费又飙上去了,很多托运人看到价格上涨36%,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被宰了”。别慌,咱们一点点分析清楚,这样你才不会手忙脚乱。
先看看数据:
6月5日,跨太平洋航线(中国→美国西海岸)平均现货运费峰值 5553美元/FEU。
到8月31日,暴跌到 1779美元/FEU,跌了68%。
9月17日,又意外上涨36%,达到 2421美元/FEU。
是不是感觉“跌完又涨”很迷?咱们用数据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跨太平洋航线和北欧航线对比就很明显:
8月底,美国西海岸航线现货价每FEU 1779美元,北欧航线每FEU 2578美元。
你会发现,美国西海岸航线跌得比北欧航线多,跌幅达43%。
换句话说,这条航线之前跌得过低,市场自我调整的需求一来,价格自然就弹上去。
十月黄金周要来了,工厂停工前,货主要集中发出来。
这种“短期高峰需求”直接推高了舱位抢购和现货运费。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即将生效的新港口费用政策,会对中国造船的船舶征税。
为了避税,承运商开始调整航线船舶安排,比如替换中国造船舶,这种调度小混乱也会让运费短期上行。
除了这些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子因素也得注意:
全球供应链高度复杂:运费涨跌不只是供需这么简单,航线调度、港口拥堵、运力变化都会叠加影响价格。
市场心理作用:托运人看到运费上涨,容易慌忙抢舱,这本身就会推动运费进一步上涨。
所以,看起来很吓人,但只要数据在手,其实能把局面看得清清楚楚。
我给大家整理了几条实用建议:
1. 提前规划货物
知道工厂停工时间,把货提前安排好,避开黄金周运费高峰。
2. 关注舱位和船舶调度
了解航线船舶调配,尤其是中国造船舶替换情况,可以选择替代船或调整出货时间。
3. 用数据谈合同
掌握历史价差和市场情报,在谈长期合同费率时占据主动。你可以用这些数据解释为什么涨了,也能预测未来走势。
4. 短期不慌,长期有计划
现货运费涨跌多是短期因素,不代表市场崩盘。理解节奏,既能抓住低位机会,也能规避高位风险。
跨太平洋航线运费这次飙升,本质上是几个短期因素叠加造成的:
前期价格跌得太低
黄金周前的短期抢舱
美国新政策带来的船舶调度变化
看到这里,要记住:涨不等于市场崩盘,跌也不等于没人要。掌握数据,理解逻辑,运费波动就能变得可预测,你也能做出冷静、合理的决策。
来源:船事探索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