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此轮煤价能否突破707元/吨?


近期,煤炭市场波澜再起,随着大秦线秋季检修日益临近,煤炭价格犹如被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受进口煤增加,电厂长协补充及时,叠加非电行业需求不强烈等因素制约,预计此轮煤价涨至本月底,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会再次突破707元/吨(之前的煤价最高点)。

  回顾入夏以来的煤价走势变化。入夏后,煤炭消费旺季特征明显,全国范围的持续闷热桑拿天气,叠加供给端持续收缩,港口市场煤价格出现止跌反弹,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从6月17日的615元/吨涨至8月21日的707元/吨,上涨了两个月之久。不过随着阶段性采购告一段落,叠加市场煤价格已高于长协和进口煤,性价比不占优势;下游用户对国内市场煤采购数量减少,而部分贸易商着急抛货离场,促使港口煤价出现持续下跌。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从8月22日的707元/吨跌至9月11日的681元/吨,持续下跌了三周,下跌了26元/吨。

  近期,环渤海港口资源调入提升缓慢,港口库存在年内低位水平窄幅震荡;叠加集港发运成本上移、低价资源减少、询货氛围略有改善影响,看空市场的情绪逐渐缓解,部分优质资源报价小幅上涨,后期节前补库需求释放情况将决定煤价涨幅和市场走势。此外,大秦线的一举一动都对煤炭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太原路局的计划,今年大秦线秋季检修将于10月7日展开,为期20天。一旦检修开始,大秦线日运量将从正常的120 - 130万吨降至100万吨。运量的大幅下滑,无疑会降低车流,环渤海港口调入减少,给煤炭供应端带来巨大压力。

  从供应端整体来看,除了大秦线检修这一关键因素外,主产区的生产情况也不乐观。今年以来,主产区降雨频繁,给煤炭开采和发运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超产核查与安全监管政策持续收紧,部分煤矿不得不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 ,原煤产量明显收缩。尽管内蒙古露天矿陆续复产,但供应恢复的速度较为缓慢,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再看需求端,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非电行业备煤需求逐步启动,水泥、化工等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错峰休眠之后,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对煤炭的需求有所回暖。此外,虽然气温逐渐降低,电厂开始逐渐补充夏季的损耗,并增加库存,为冬季耗煤高峰做准备,促使需求将逐步增加,电厂对煤炭的储备需求也在上升。

  近期,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降,反映出市场供应的紧张态势;尽管秦皇岛港库存一度拉高至646万吨,但主打市场煤下水的曹妃甸四港和京唐三港存煤已降至历史低位水平。本周,环渤海港口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报价上浮,贸易商出货意愿较低,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供需均缓慢增加,煤价止跌反弹”的特征。不过,由于市场普遍预期,大秦线检修期间煤炭供应将减少,贸易商和下游企业都在积极调整库存策略,大都争取在大秦线检修之前的九月中下旬抢拉煤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价的上涨;周四开始,秦港库存也开始回落。此外,产能核查的影响周期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悬挂在煤矿企业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促使主产区煤炭生产和发运增量有限。而受限于煤矿地销利润率较高、货源到港成本持续倒挂等客观影响,市场货源集港发运参与度偏低,主要运煤铁路运量提升并不明显。

  环渤海港口锚地船舶略有增加,贸易商对后市预期仍然存在分歧。据曹妃甸贸易商张经理分析,市场即将进入淡季,下游日耗仍有回落预期,煤价底部支撑并不强劲,很快煤价就会下跌。但也有贸易商看好此轮煤价上涨,据黄骅贸易商刘经理分析,随着需求的好转,电厂强势补库,非电增加备煤,预计港口煤价有50元/吨,甚至100元/吨的上涨幅度。进口煤方面,进口成本高位坚挺,投标价格走势偏强。近期,国际煤炭价格有所上涨,一方面使得我国煤炭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受到一定抑制;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国内煤炭企业的定价话语权,促使国内煤价跟随上涨。随着国内电煤价格的逐渐回归,进口煤与国内电煤的价差逐步缩小,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后续国内的进口煤采购规模将继续回落。

  综合分析,贸易商发运市场煤到港价格倒挂抑制贸易商的发运积极性,港口现货资源补充难度较大。在港口现货资源偏紧的情况下,需求放量后,贸易商捂盘惜售情绪渐浓,易形成“一买就涨”、“一涨就容易形成跳涨”等情况。不过,受终端需求不持续、长协供应充足和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等因素影响,价格持续反弹的驱动力度也不足,预计此轮港口煤价肯定会突破707元/吨关口,甚至涨至710-720元/吨也有可能,但后续大幅上涨空间不大。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