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5 | 编辑:李峰 | 阅读:24 | 分享: |
班轮巨头的业绩仍十分稳健,但也有班轮公司利润大跌。企业对行业前景看法不一,市场不确定性继续增加。
在变化与动荡中,2025年第二季度结束,班轮公司上半年业绩也相继出炉。
在已公布业绩的全球主要班轮公司中,中远海控、马士基、达飞集团等巨头仍保持了较为稳健的业绩增长,但ONE、赫伯罗特、阳明海运等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同时,企业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一,有的企业高调上调业绩预期,也有的企业黯然下调全年盈利。
不同的业绩表现背后,是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班轮公司“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不确定性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企业业绩走势将进一步分化。
中远海控业绩领先
以息税前利润(EBIT)为排名依据,中远海控以36.0亿美元的成绩,位居班轮公司上半年业绩排行榜首位。此外,中远海控上半年实现营收152.0亿美元,同比增长7.0%。
值得关注的是,中远海控在营收大幅低于马士基和达飞集团的情况下,EBIT却大幅领先其他企业,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应变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班轮公司息税前利润排行榜
中远海控表示,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其主动识变应变,经营效益稳健增长。凭借领先的规模优势和前瞻的系统性研判,有效应对市场供需变化,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区域市场、第三国市场,做大做强增量市场空间,精准响应全球客户对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与升级的新需求。
排名第二位的是马士基,上半年EBIT为21.0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84.0%,涨幅为班轮公司最高;实现营收264.5亿美元,同比增长5.3%。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对业绩十分满意,他说:“得益于运营改善计划的持续推进,以及‘双子星’联盟的成功运营,我们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达飞以净利润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排名第三位;实现营收约264.3亿美元,同比增长5.9%。长荣海运紧随其后,税前净利约15.4亿美元,同比下降17.0%;实现营收约63.9亿美元,同比微增0.8%。
这4家企业的EBIT均超过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远海控和长荣海运以较低的营收实现了较高的利润,利润率在业界领先。
排在第二梯队的是HMM、赫伯罗特和以星航运,EBIT均超过5亿美元。
HMM排名盈利榜第五位,上半年净利润为8.7亿美元,同比增长5.7%;营收为39.4亿美元,同比增长9.7%。赫伯罗特EBIT出现大幅下滑,上半年仅为6.8亿美元,同比下降23.0%,排名第六位;营收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另一家长期亏损的企业以星航运,实现EBIT约6.1亿美元,同比下降6.6%,排名第七位;营收约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
第三梯队的企业包括阳明海运、万海航运、ONE,这3家企业上半年EBIT均低于5亿美元,分别为4.4亿美元、4.0亿美元和2.6亿美元,且同比跌幅均超过40%。ONE的EBIT更是大跌70.7%,是所有企业中跌幅最大的,其盈利排名也跌至榜单末位。
但十家企业均实现盈利,说明市场并不算差。
量增价跌 表现分化
从2025年上半年班轮公司盈利榜中不难发现,班轮公司业绩已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4家企业盈利增长,最大涨幅为84.0%;6家企业盈利下降,最大跌幅为70.7%。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挑战。
上半年,受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和运价波动加剧。
2025年上半年部分班轮公司货运量及平均运费变化情况
受益于部分地区贸易增长,主要班轮公司集装箱货运量均实现增长。货运量最高的是中远海控,达到1328万TEU,同比增长6.6%;货运量增幅最大的是赫伯罗特,同比大增10.6%,实现货运量675万TEU。
但同期,运费呈波动下跌趋势。上半年,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平均值为1701点,较2024年同期的2319点下降26.6%,反映出市场运费疲软。以马士基为例,平均运费为1170美元/TEU,同比下跌3.9%。
在所有班轮公司中,中远海控上半年盈利、货运量均排名第一,其经营亮点值得借鉴。
据介绍,中远海控通过灵活调配远东至西北欧、跨太平洋等主干航线运力,同步提升东南亚流向的运力供给,在巩固核心市场份额的同时,做大做强增量市场空间。
上半年,中远海控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亚洲区内航线、非洲/拉美等其他国际航线、中国大陆航线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7%、3.9%、5.2%、12.0%、9.5%,集装箱航运业务保持稳健。
同时,中远海控以“枢纽+通道+网络”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加大全球市场的拓展深度和广度。在钱凯港、比雷埃夫斯港、海南洋浦港,均实现了新突破。
此外,中远海控创新升级全链产品,深度融入客户供应链体系。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远海控除海运以外的供应链收入达到30.2亿美元,同比增长8.37%。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马士基,其海运板块上半年营收174.82亿美元,同比增长6.7%;EBIT为9.72亿美元,同比大增214.6%。同时,物流与服务业务的EBIT也增长了76.1%。
马士基分析称,新推出的东西航线网络,显著提升了服务可靠性,并树立了行业新标杆,成为其海运业务货量增长和稳定表现的关键推动力。而物流业务业绩上涨,得益于严格的成本管理和生产力的提高。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还特别提到:“‘双子星’联盟合作已实现超出预期的降本效果,主要源于资产利用率的提升和燃油消耗的降低。”据了解,“双子星”联盟的东西向网络已实现了超过90%的准班率,马士基对其未来的降本效果十分乐观。
与之相反的是,赫伯罗特将业绩下跌的部分原因,归结为“双子星”联盟的实施带来的成本增长。赫伯罗特表示,过高的运营成本导致了利润下降,包括港口运营费用、红海绕航成本以及“双子星”联盟新网络的启动成本。
完全相反的表态,也让业界对“双子星”联盟前景持怀疑态度。
大部分企业仍看好市场
虽然上半年市场挑战重重,班轮公司业绩出现波动,但大部分企业仍看好市场前景,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马士基表示,鉴于北美以外市场的需求更具弹性,决定上调2025年全年业绩预期。预计全年EBIT 20亿~35亿美元,此前预期为0~30亿美元。同时,马士基还上调了全球集装箱市场货运量增长预期,从-1%~4%上调为2%~4%。
另一家上调业绩预期的是以星航运,最新预期是EBIT 5.5亿~9.5亿美元,此前为3.5亿~9.5亿美元。业绩大幅下滑的赫伯罗特,也对未来市场较有信心,其调整了盈利上下限,预计全年EBIT为2.5亿~12.5亿美元,此前预期为0~15亿美元。
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佳的ONE则谨慎地表示,考虑到红海地区局势和贸易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大幅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预计全年EBIT为4亿美元,此前预期为7亿美元。
不论如何看待业绩走势,但班轮公司统一的观点是,2025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及航运市场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经营更加谨慎。
中远海控、达飞、阳明海运等企业均强调,将高度关注成本控制,做实成本精益化管控,灵活应对市场变局。达飞、阳明海运还提到,将继续适应和预测市场动态,抓住盈利增长的机会,开发新市场。
阳明海运董事长蔡丰明还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航运业面临的四大挑战:一是不可预测的未来,包括关税大战、红海危机、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也看到新的利基市场浮现;二是能源挑战迫在眉睫;三是地中海航运等行业巨头,砸重金更新、扩充船队,押宝新能源,抢占新市场,引发军备竞赛;四是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持续。
具体到阳明的业务重点,蔡丰明介绍说,阳明将有针对性地对船队进行调整,增加亚洲航线和中南美航线的运力。他明确表示:“未来阳明新交付的船舶,将配合供应链移转,重兵部署在运费较高、货运量增长较快的利基市场,包括欧洲、中南美、亚洲区内等航线,以增加获利。”
如蔡丰明所言,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运力过剩已不可避免。
根据分析机构Linerlytica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集装箱船订单量已达1040万TEU。订单运力与现有运力之比增至31.7%,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一边,集装箱船拆解量正处于低谷。数据显示,目前约32%的小型船舶船龄超过20年,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近50%。
有分析机构提醒,密集的船队更新与疲软的贸易增长预期,将进一步扩大供需矛盾。预计2025年,集装箱船队年均过剩运力为18%,2026年将上升至19%,2028年将升至27%。
未来一段时间,在全球集装箱船运力明显过剩的背景下,如何阻止运费进一步下跌,将是班轮公司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