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 编辑:李峰 | 阅读:26 | 分享: |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将于2025年10月起对接受中国融资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港口新规下,一艘10万吨级油轮进入美国港口的费用两年内将从500万美元飙升至1400万美元,引发行业震动。全球航运企业正紧急调整融资结构,提前偿还或重组中国贷款,以规避成本风险。曾占全球航运融资六分之一的中国“售后回租”模式面临重大挑战,行业预计资金将转向欧洲信贷机构与私募资本,全球航运融资格局或将迎来深刻重构。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计划自2025年10月起对中国航运企业征收高额港口费用。这一政策预警已引发连锁反应,促使全球各地的航运公司紧急审视其融资结构——尤其是那些曾依赖中国资金的企业,正加速寻找替代融资渠道,以规避未来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的额外成本。
根据新规,自2025年10月14日起,凡接受过中国融资支持的船舶,无论其注册地或船东是否为中国实体,均将被归类为“中国关联船舶”(China-linked vessels),并须缴纳新设立的港口费用。这意味着,即便航运公司本身为欧美所有,只要其船舶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的“售后回租”(sale and leaseback)等方式获得融资,也将被纳入征费范围。
“售后回租”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售后回租”是近年来全球航运业关键的融资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出售自有船舶并回租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据《金融时报》援引行业数据,中国金融机构为此类交易提供的融资规模约达100亿美元,占全球航运融资总额的六分之一左右。如今,这一成熟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冲击。
美国港口新规明确,初始港口费为每净吨50美元,并将在两年内分阶段上调。自2026年4月起,费率将逐步升至每净吨140美元。据测算,一艘2万吨级的中型集装箱船首次进入美国港口即需支付约100万美元,两年后将攀升至280万美元;而一艘10万吨级的大型油轮,初期费用达500万美元,最终将高达1400万美元,显著增加运营成本。
全球融资版图或将重构
专注于船舶融资的Cavalier Shipping创始人詹姆斯·莱特伯恩(James Lightbourn)向《金融时报》表示:“港口费用即将彻底改变这类融资市场的格局。我们已观察到,部分船东正主动提前偿还或重组来自中国的租赁融资,以在新规生效前完成‘去中国化’调整。”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金融机构自2010年代中期起大规模进入全球船舶融资市场。彼时,欧美银行仍在消化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信贷持续收紧,中资机构凭借雄厚资本和灵活政策,迅速填补空白,成为全球航运融资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美国正通过监管工具重塑行业规则。分析指出,此举不仅旨在增加财政收入,更深层目标在于削弱中国在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中的影响力。
业内普遍预期,未来将有更多航运企业转向欧洲出口信贷机构(ECAs)、主权基金、私募股权或绿色融资等非中国资金来源。这一趋势可能加速全球航运融资多元化,同时也将推动融资成本结构和风险评估体系的全面调整。
可以预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全球航运融资生态正步入深度变革期,企业合规与资本策略的复杂性将达到新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媒体。
来源:航贸瞭望塔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