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02 | 编辑:E航网 | 阅读:3830 | 分享: |
点击蓝字“船机帮”关注我们
船机故障心莫慌,遇事不决船机帮
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洋工程作业日益繁忙,而三用拖轮作为海洋资源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业支撑船舶,如何避免三用拖轮发生事故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近年来三用拖轮常见事故浅谈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
螺旋桨绞缠事故
螺旋桨绞缠事故是三用拖轮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螺旋桨绞缠事故一般多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在油、气田航行、作业和进出港区时,螺旋桨被渔具绞缠;
二是在靠离泊码头、海上设施、傍拖、吊拖、救助时,螺旋桨被尼龙缆绞缠;
三是拖航、起抛锚作业时,螺旋桨被钢缆、链条绞缠。
一旦发生绞缠事故轻则影响作业进度,重则造成螺旋桨桨叶、齿轮箱、轴系等损坏,还可能导致漏油污染事故。
常见的螺旋桨绞缠事故原因主要有:
①近岸海域和港区附近渔民捕鱼、养殖活动频繁,渔网、养殖区设置较多;
② 船长、驾驶员对于航行水域的环境和情况不够熟悉,尤其是在油田、港口、锚地时,对水下情况不了解,可能会使水下残存的钢丝、渔具、缆绳等被卷入螺旋桨中;
③船舶设计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稳性和操纵性能,三用拖轮相对于同等长度的普通货船吃水较大,另外一些全回转三用拖轮的螺旋桨为 悬挂式,极易挂住水下障碍物;
④在码头和海上设施进行系、 解缆作业时,人员准备不充分,分工不明确,作业程序混乱,现场指挥人员与船长未能有效沟通。
由于风、浪、流的影响, 为了保持船位,船长会不断使用车、舵,如果现场指挥人员未能及时报告缆绳方向和受力情况,极易发生螺旋桨绞缠缆绳事故。
避免发生螺旋桨绞缠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为:
①在航行和作业中尽量远离渔网、养殖区,加强瞭望,不断总结渔网、渔船、渔区分布特点,如经常在该海域进行作业,可向作业海域油、气田、渔政等部门反映情况并寻求帮助;
②提前查阅相关航海图书资料,向去过相关海域、港口的船舶和当地交管中心咨询该海域情况,及时接收航海通告、航行警告,保持连续值守指定频道,询问过往商船,认真制定航次计划;
③合理调整船舶吃水和压载,在稳性和作业条件许可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富余水深;
④在进行拖航、起抛锚作业前,船长应及时组织各部门召开作业前安全会议,提前安排作业事项,对防止发生螺旋桨绞缠事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点,对关键人员进行作业培训。
作业时,保持良好的沟通,现场指挥人员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如拖缆的受力、方向、距离等情况。
二
人员受伤事故
三用拖轮的作业范围主要有平台供应、拖航、起抛锚作业等,同时,三用拖轮作业与普通货船作业时长及频次的特点不尽相同,海洋工程作业具有风险性高、种类杂的特点,这就给三用拖轮船员的人身安全增加了风险。
主要的人员受伤事故类型有:
被货物挤伤、缆绳断裂被抽伤、人员掉落摔伤、被涌浪冲倒受伤、维修保养时受伤等情况。
常见的人员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有:
①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海况气象较差,船舶摇晃剧烈;
②作业人员未能意识到潜在的风险;
③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未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④违反作业程序、走捷径、错误作业;
⑤现场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提前了解对方意图。
防止人员受伤事故应该是一套综合的安全措施:
首先,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辨识所有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作业人员应做好自身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做好防护;
再次,加强现场沟通,避免在极端气象条件下进行高风险作业,同时提前了解对方作业意图,其他人员做好安全提示;
最后,所有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三
搁浅事故
经过统计对比发现,三用拖轮较为容易发生搁浅事故的情况主要是在从事拖航作业、港内移泊以及避风时。
发生搁浅事故是与其船舶动态密不可分的,主要原因有:
①从事拖航作业时,船舶操纵性能差,在港区和近岸避让来往船舶、碍航物时操作空间受限;
②三用拖轮相对同等长度普通货船来讲,吃水较大,一般较小的五千匹马力三用拖轮满载吃水也在 5 米以上;
③海洋石油港区码头泊位和水深普遍受限, 就国内来讲,目前主要的海洋石油基地有塘沽、葫芦岛、龙口、东营、绥中、惠州、珠海、湛江、马村、三亚、深圳等,这些海油基地普遍为油公司坐落后繁荣起来,而三用拖轮、平台供应船、海洋工程船数量增长迅速,造成码头泊位紧张,有时返港一次要移泊多次才能完成油、水、散货、甲板货物 的补给,因此增加了三用拖轮搁浅事故发生的风险;
④船长、驾驶员对于当地的水文信息不熟悉,尤其是在从事拖航、避风作业时,麻痹大意;
⑤由于租方作业进度的要求,迫于压力, 冒险进行作业。
搁浅事故对于船舶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轻则影响船舶营运耽误船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船体结构变形、断裂进而发生重大安全和污染事故。
而我们应该尽可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①船长、驾驶员应该具备足够的船舶驾驶能力,进出港区、拖航作业时提高警惕,保 持安全航速,加强与会遇船舶的联系;
②船长、驾驶员在驶入特殊水域前应仔细查阅航海图书资料,如船舶有疑问时,岸基人员应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③认真制定航次计划,将航线和港口的受限水域进行充分标识,应选择高潮、流缓的时机通过;
④船长在必要时应行使绝对的权力,绝不进行不安全作业;
⑤船舶进行特殊作业和特殊水域航行时, 公司应做好监控和指导工作,必要时会同有经验的船长、驾驶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有效方案。
四
擦碰事故
三用拖轮具有马力大、操纵性能好等特点,然而经过研究发现对于三用拖轮易发生擦碰事故主要有海上作业时擦碰海上设施事故和靠离泊时擦碰码头事故两种情况。
常见的海上设施包括:
固定式、浮式生产平台、浮式储存装置、移动式钻井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等。
发生此类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海况、气象不具备安全靠泊条件时,船长存在侥幸心理,勉强靠泊;
②船长操作技能、经验不足,对作业现场环境掌握不够;
③气象、海况突变恶劣,船长未能引起足够警惕;
④动力设备突发故障,船舶失控;
⑤夜间或长时间作业,人员疲劳;
⑥海上设施结构设置特点不利于靠泊作业;
⑦船舶与海上设施之间缺乏充分、有效地沟通。
相比于普通货船来讲,三用拖轮在频繁的靠泊作业情况下发生擦碰事故风险还是比较高的,而往往在发生此类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三用拖轮预防擦碰事故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做好船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好预防性维修和备件的提前订购工作,确保动力设备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②船舶应与海上设施和码头做好沟通,避免在气象和海况条件不利下勉强作业,在必要时船长应果断拒绝作业;
③船长在进行靠泊前应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充分识别风险点,保持警惕,并且在靠泊时严格执行靠泊作业规范;
④船舶公司应充分考虑特殊作业时增加船员,保障船员休息时间,避免疲劳作业;
⑤加强船员能力考核,对船 长的上岗严格把关。
笔者认为我船队的船长任命选拔制度还是比较值得借鉴的。
首先,实习船长要在我船队各海区、各种马力船舶进行过各种类型作业,如在南海海域一万马力以上拖轮进行半潜式平台供应、起抛锚作业;在国际航线进行远航拖带作业;在北部海域进行协助提油作业等。
其次,学习理论和法规知识并需要机关主管科室考核通过。
然后,需要三名以上资深船长认定并写推荐书。
最后,实践操作不同状态下船舶靠、 离泊码头,如单车、单舵使用侧推靠泊、双车舵不使用侧推靠泊等各种情况。
本文原创作者系:
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 魏洪旺
END
来源:船机帮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