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航运疫情】亚洲区域内贸易呈现强烈的“脱钩”趋势︱阿法牛


【航运疫情】亚洲区域内贸易呈现强烈的“脱钩”趋势

阿法牛AlphaBull

 

蔡欣怡 徐剑华

 

大家好!我是阿法牛!

亚洲内部集装箱贸易是第一个受到大流行影响的行业,但也是第一个复苏的。区内的需求现正在同东西向主干贸易航线脱钩。

不断变化的贸易格局促进了亚洲区域内航运与港口业的发展

供应链的变化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货运量增长,并增加了为主要枢纽港服务的支线服务航线的需求。

区域贸易的增加促进了对主要枢纽的支线服务。


不断变化的贸易模式和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举措,帮助推动了亚洲内部的贸易通道,尽管它受到了新冠流行病的早期打击。

亚洲区域内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贸易,是继第二季度全球贸易量下滑后首次恢复增长的贸易。

根据集装箱贸易统计(Container TradesStatistics)的数据,6月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量增长了1%,使其成为6月份唯一出现增长的地区。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彼得·桑德在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说:“亚洲内部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脱钩。就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而言,这是值得警惕的。我们从2018年爆发的贸易战中看到的是,从亚洲出口到美国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在亚洲,许多商品已将生产地点从中国转移到美国。这场大流行让一些国家对自己的制造业基地变得更加保护主义,但这不太可能对亚洲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产生实质性改变。他们会把生产带回家吗?只有在机器人可以生产货物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才不重要,但你不可能把所有货物的生产都带回家。“

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以避免关税或寻求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将使该地区的产量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但价值较低的产品正向南移至柬埔寨、越南和菲律宾,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已转移到台湾、日本和韩国。

这样就影响了东西向主干贸易航线上的货运量,因为通往欧洲和北美的主干道贸易的主要枢纽都是由超大型集装箱船提供的。

桑德说:“如果突然之间,许多小型港口出现了大量的出口需求,那么肯定会对支线服务有更高的需求,以便把这些货物带到枢纽港,然后进入欧美的终端消费市场。我们将会看到在整个亚洲地区建立新的支线贸易通道,它们拥有中等规模的货运量。在封锁期间,这些支线服务对保持集装箱船的梯级置换发挥了重要作用。”

桑德说:“人们担心,这将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但我们看到,在亚洲内部贸易的船舶规模方面,我们看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船舶变大的趋势一直领先于实际运量的增长,这有助于维持较低的运费率。”

他说,部份支线服务航线是使用6000TEU级别的船只。就在不久以前,这类船舶还是主干航线上的主流船型。

但这也给码头运营商带来了压力,因为他们需要升级自己的设施,以满足进入较小港口的大型船舶的需求。即使没有外部力量,亚洲内部贸易也可能继续增长。

桑德说:“亚洲经济活动迅速增长,在过去10年里,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部有较高的运输需求。这是一个拥有40多亿人工作和消费的市场。“

供应链转移面临障碍

卫生危机引发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它的影响是否会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并促使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

由于中国在2月初的首次疫情爆发期间实际上关闭了对世界的大门,这场大流行使制造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一个更具弹性和分散性的供应链。这一点在去年美中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也曾被提出来。

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港口近年来报告了指数级增长,因为这一趋势已经加快,制造商越来越多地被潜在的劳动力成本节约所吸引,从20%80%不等。

今年早些时候,德路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表示,如果东南亚的集装箱港口要将能力提升到能够支持这一备受讨论的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水平,估计需要130亿美元的投资。

除了整个地区3000TEU的新增能力外,还需要升级多达2400TEU的现有港口能力,方能提供与中国类似的能力水平。

德路里的港口和码头高级分析师埃莉诺·哈德兰说:“多元化的机会仍然受到现有可用劳动力的限制。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几乎是东南亚所有主要经济体劳动力总和的2.5倍。这是不会改变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将工厂生产转移到东南亚;中国企业也在利用这一巨大的成本节约。

哈德兰说,中国将制造业外包至东南亚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强劲反弹”,在欧洲和北美实际上处于封锁状态时,有助于通过其港口和码头推动亚洲内部的交通。

Alphaliner的班轮和港口高级分析师詹·蒂德曼先生也不相信东南亚会很快取代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强国。

蒂德曼说:“例如,我们所看到的从越南向美国出口的转变,90%归因于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人们正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这一转变也经常被制造商们所关注,但人们不应忘记,中国的总人口达15亿,而中产阶级正在不断壮大。

蒂德曼说:“如果只有10%的中国人口的生活水平能与欧洲相媲美,那就已经是1.5亿人口的市场了。或者说,这个市场的规模相当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中国的港口将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海外货物运输需求。我们已经看到亚欧贸易变得更加平衡。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购买法国葡萄酒、奶酪以及德国厨房用具。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会看到永久性的转变。中国将永远是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


 

编译自:

1. Linton Nightingale: One Hundred Ports: Coronavirus curveball hits container port sector, Lloyd’s List 28 Aug 2020

2. Cichen Shen: Changing trade patterns boost intra-Asia volumes, Lloyd’s List 09 Sep 2020

 

---END---

 

阿法牛公众号推出【航运疫情】专题,敬请读者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阿法牛。每一次阅读、每一个点“在看”、每一个“点赞”、每一次转发、每一笔赞赏,都是对阿法牛公众号的支持。如果有任何建议,请在文末留言。谢谢!

 

点下面的标题,您将看到以前的美文:

1. 阿法牛在香港理工大学演讲摘要

2. 为一个美人斗了一辈子,两位船王史诗般的竞争,堪比莎士比亚大戏……

3. 施索仁反思马士基大船策略

4.【新年特稿】油····——2019年集装箱航运业的五个关键字

5.贸易战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

6.  共享集装箱是一个伪命题

7.  太平船务:半个世纪的执着

8.  如何正确地洗榜

9.   中远海控收购东方海外案的另类解读

10.港口报告:这个某国最大港10月创下24年来最大跌幅

11.航运业人士普遍低估了这场贸易风暴的严重性

12.马士基ceo施索仁预测集装箱航运业将会有更多的并购

13.阿本德解析地中海航运公司的非凡成就

14.港口行业有能力阻止船舶大型化趋势吗?

15.美国女作家说,集装箱不会说谎,贸易战没有赢家

16.赫伯罗特并购史

17. 【航运疫情】航运业已经注定回不去了: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言

18. 2043年的集装箱航运业长啥样?

19. 全球限硫令大限临近,看各方如何角力?

20.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联手做这件事

21.【航运疫情】穆迪将全球航运业未来1218个月的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

 

 



来源:阿法牛AlphaBull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