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3 | 编辑:李峰 | 阅读:2600 | 分享: |
信德海事网 2025年10月21日 讯,据多家外媒消息,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CStar Line 及其关联公司 STF Shipping 已停止接受新订舱,并“据报道正在清盘运营”。这一消息意味着这家成立仅两年、曾主打“亚洲—俄罗斯航线”的新兴船公司,或已正式陷入停运状态。
根据 Container News 援引 DynaLiners 报道称,CStar Line 与其附属公司 STF Shipping 目前均已停止商业运营,两家公司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其中,CStar Line 被指拖欠俄罗斯东方港口堆场运营商 Vostochny Stevedoring Company(VSC) 约 8.62 亿卢布(约合1,090万美元) 的港口费用。
报道指出,这一欠款纠纷已导致相关堆场作业中断,多家货代反映其在远东港口的集装箱滞留时间大幅延长。与此同时,CStar Line 已停止承接新的订舱业务,部分航线服务疑似自9月下旬起陆续停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7月,该公司官网曾发布一则“客户通告”,宣布将“逐步退出远东俄罗斯港口服务”,并预计于2024年9月22日前完成全部航线的终止。如今的停运传闻,似乎验证了其此前的战略收缩信号。
FEFE1航线:太仓—上海—厦门—盐田—南沙—东方港
FEFE2航线:青岛—日照—上海—东方港
FEFE3、FEFE4航线:釜山、大连、天津至东方港
同时开通连接中国港口与伊斯坦布尔、新罗西斯克、加里宁格勒、圣彼得堡等黑海及波罗的海港口的航线
当时,该公司被视为“新一代俄罗斯市场集运力量”的代表之一,与来自中国的 OVP Shipping、Safetrans、Global Field Line、NewNew Shipping 及俄罗斯本土的 FESCO 共同构成“新俄线联盟”。
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俄罗斯航线货量快速攀升。根据 Linerlytica 数据,俄罗斯远东门户港(弗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纳霍德卡)在2023年第二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9%,黑海门户(新罗西斯克)增长40%,波罗的海港口也上升约25%。
彼时,CStar Line 宣布运力扩充至近 20艘集装箱船(多为租入1,000–3,500 TEU船型),提供亚洲直航与中转服务,并宣称“打造连接中国制造与俄罗斯市场的绿色新通道”。
转折:从收缩到停摆
然而,进入2024年后,CStar Line 的发展开始急转直下。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港口结算问题、保险与再保险成本上升、返程货源不足等因素,持续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2024年7月,公司官网首次发布“退出远东服务”的公告。2025年8月,多家航运媒体指出其“显著缩减运营范围”,仅保留个别中东航线。
直至本月,《Container News》确认该公司停止接单并陷入清盘传闻,CStar Line 的航运征途正式按下“暂停键”。
俄罗斯航线的“高风险淘金场”
CStar Line 的经历揭示了“俄线热”背后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地缘风险高:战事、制裁、支付限制、港口保险等问题,使得新进入者难以维持稳定运营;
资金链脆弱:新公司在短期内扩张船舶与航线,现金流极易紧张;
返程货源稀缺:出口主导型航线结构,造成返程舱位利用率低、成本高企;
竞争加剧:中国及中东地区多家新公司同时涌入,导致运价回落、利润被稀释。
业内人士分析称,俄罗斯市场虽短期可观,但长期运营仍需庞大资金与风险缓冲能力。“CStar Line 的结局并非个例,而是新兴航线进入者普遍面临的挑战。”
从2023年的高调起航,到2025年的全面停运,CStar Line 的两年航迹可谓短暂而激烈。
它代表了后疫情时代“新航线淘金者”的一个缩影——在高风险、高成本、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缺乏稳健财务与持续运营能力的航运公司,往往难以承受周期波动的冲击。
与此同时,最近有消息报道称,法国航运公司 CMA CGM 将于 2025 年11月中旬重新在俄罗斯波罗的海港口圣彼得堡设集装箱航线服务。
随着CStar Line的淡出,亚洲—俄罗斯航线的竞争格局或将再度洗牌。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一事件也为后来者敲响了警钟:
航运市场的机会窗口永远存在,但唯有稳健与耐力,才能真正驶向远方。
来源:信德海事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