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 编辑:cmy | 阅读:2423 | 分享: |
在航运业的广阔舞台上,阳明海运7月17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阳明海运公司董事会正式决议,向韩国韩华海洋造船公司订造7艘15000 TEU级的LNG双燃料全集装箱船。这笔交易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新台币399.6亿元至448.5亿元(约13.63亿至15.3亿美元),新船预计将在2028至2029年间陆续交付。
阳明海运的这一举措,是其“新世代船队布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旨在通过这一计划,优化船队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积极响应环保要求。
这批新船将采用先进的LNG双燃料动力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近20%。这不仅符合阳明海运“降低碳排强度”的长期目标,也展现了公司在绿色航运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新船的订造,将进一步增强阳明海运在东西向主要航线上的运力稳定性。加上此前已订造的5艘同型船舶,阳明海运的运力布局将更加完善,为公司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中增添更多筹码。
然而,在集装箱班轮行业面临运力过剩风险的大背景下,阳明海运及众多船公司为何仍持续下单新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
一方面,随着IMO等国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苛,船队更新已成为必然趋势。船舶需要满足EEXI、CII、EU ETS等碳排放要求,这推动了船公司加快老旧船舶的淘汰和新船的订造。
另一方面,面对疫情、红海危机、港口拥堵等不确定性因素,船公司在船队扩张上的决策往往带有一定的“押注”性质。这种博弈在疫情中末期尤为明显,部分船公司选择持续下单,扩大船队规模,以期在突发事件中抢占先机。
此外,2020至2022年疫情期间,集装箱班轮公司迎来了历史最强盈利周期,大量现金流为后续的资本支出提供了充足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对新船的投入不仅是对未来供需趋势的判断,更是与同行的竞争性博弈。地中海航运和马士基等巨头的新船接收动态,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地中海航运近期已将原本部署在亚欧航线上的大型船舶逐步撤出,转而投入非洲航线。这一策略转向被视为亚欧航线的“瘦身”和非洲航线的“增肌”。地中海航运敢于在非洲部署2.4万TEU大船,意味着非洲港口基础设施正在实现弯道超车,非洲市场货量与货流结构已达到并超过大船经济运行的临界点。
上周末,地中海航运接收了两艘新船:MSC SAVANNAH和MSC INSA。前者是12艘16000 TEU LNG动力姐妹船系列中的第八艘,将部署于远东–欧洲的“Albatros”航线;后者则是十艘“CIMC ORIC 11500 LNG”型船中的第二艘,将投入远东–南美东岸的“Carioca”航线。
与此同时,马士基也将在8月接收一艘新船BEIJING MAERSK。该船舱位为15780 TEU,由韩国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建造,首航将作为加班船暂投亚欧航线运营。其预计挂靠港口及时间也已公布,包括青岛、光阳、蔚山、宁波、盐田以及马来西亚的丹绒帕拉帕斯等港口。
这些新船的订造和接收,不仅是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更是船公司对抗周期波动的能力考验。在全球航运产业链高度波动的格局下,船公司正加快向新兴市场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以抢占全球贸易重心转移过程中的增量红利。
来源:江海云航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