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年终盘点 | 数说2020: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完成第一阶段改革试点










  01、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14项自贸试验区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特别是原油加工量、油气吞吐量、油品贸易额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0%以上。

  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加快显现,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50%,新增注册企业占全市新增注册企业的75%,外贸进出口占全市75%,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70%,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市港域吞吐量45%;税收总额占全市40%,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02、制度创新深入推进

  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油气市场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工作,新增“全国首单跨区域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锚地综合海事服务、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等制度创新成果45项,“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03、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高质量推动赋权政策落地实施

  争取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省政府出台省级《实施意见》,制定市级《行动方案》,梳理下发两批共257项重点任务清单。

  截至12月底,赋权《若干措施》11方面26条政策和257项落地见效清单任务100%启动实施,要求12月底前完成共计246项,已经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或部分完成(取得实质性成效)232项,有效实施率达94%;其中,已完成196项,完成率80%。另有11项任务正在积极推进。




  二是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取得阶段成效

  推动上期所首次对证监系统以外的地方机构进行股权投资,签约入股浙油中心,完成了上期所低硫燃料油期货首次仓单直供,“期现合作”深入推进。

  新增备案原油等15个交易品种和2项交易规则。

  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行,并完成首单交易。

  预计全年完成大宗商品交易额6550亿元,其中油气交易额5200亿元。




  三是国际石化基地产能释放全面加速

  浙石化项目一期满负荷安全生产,完成各项报批,获准能耗指标国家单列;二期炼油主体装置基本建成,成为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的标志性项目。

  霍尼韦尔催化剂、德荣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

  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80亿元,加工原油230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30亿元。




  四是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改革创新不断突破

  成功推动低硫油出口退税政策和燃料油混兑调和出口退税业务落地。

  完善保税油经营管理、日常考核、资源共建共享等制度。

  锚地开放、驳船仓储共享等基础设施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开通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2.0系统。

  完成首单跨洋山港区供油示范业务。

  出台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监管操作规程,开展“一船多能”业务,新引进海事服务企业89家。

  全年完成船用燃料油加注472万吨,预计全年完成外轮供应24亿美元。




  五是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战略保障能力稳中有升

  建成马目油库130万方储罐项目,黄泽山30万吨级码头投用,一批油品储罐、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

  建成油气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实施共享调度。

  新奥LNG实现全省管道供气;六横LNG项目前期扎实推进。

  油品储存规模达到2907万吨(3230万方),预计实现年油气吞吐量1.2亿吨。

  六是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业务创新深入推进

  出台优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等4项政策,21家贸易优质“白名单”企业办理业务107笔。

  推动保税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成功获批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

  组织赴金华、义乌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路演。

  争取扩大授信权限、放宽准入门槛等新政策38条。

  预计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3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七是油气贸易中心取得明显进展

  浙石化获批成品油出口资质和100万吨配额,以及100万吨低硫燃料油出口配额,成为“四桶油”以外唯一一家获得资质和配额的地方炼厂。

  获批第二张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牌照,新增2家保税油经营企业。

  启动开展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建设,搭建“四梁八柱”。

  预计全年完成油气贸易额5000亿元。




  八是多元产业协同实现发展并进

  获得6家省级金融机构5年3650亿元意向融资支持。

  规范融资租赁产业,鼓励开展油气产业、基建项目等融资租赁,清理处置僵尸空壳法人企业41家,预计全年累计融资业务余额达430亿元。

  加快国际矿石中转基地建设,鼠浪湖磨矿中心建成投产,淡水河谷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单一项目落户,预计全年完成混配矿1650万吨。

  加快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澳牛进境加工项目完成隔离场和专用配套码头工程建设,并通过海关总署验收。

  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粮油产业园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储备格局,预计全年完成农产品贸易交易额240亿元。

  大健康产业稳步发展,累计集聚生命健康、高端医美等项目95个。

  船舶维修快速增长,11家企业被认定为绿色修船企业,预计全年实现外轮修理产值53亿元,外轮修理数量约占全国40%,全球20%。




  九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完善招商引资“四个一”机制,梳理9个领域招商图谱,推动“网络招商”常态化。

  中石化LNG、浙能LNG、中化能源物流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新奥SK产业合作、霍尼韦尔催化剂等外资项目进展顺利。

  成功举办2020国际油气贸易与海事服务高峰论坛-世界油商大会专题会议,三届油商大会42个产业项目已落地32个。

  全年新增企业7357家,油气企业1880家,新增外资企业59家,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




  十是口岸特色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

  制定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2020年版,56项指标全面完成。

  构建保税油加注协同监管平台,打通港口码头、监管场所数据,实现无感监管。

  探索开展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宁波、舟山两港船舶监管互认,船舶申报数据复用,跨关区集装箱中转业务互通,并向全国推广。

  口岸通关效率保持全国领先,口岸减费、船员换班、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证办结等效率全面提升。

  来源:浙江自贸、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

来源:浙江自贸、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