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康树春:2020是份厚礼,2021才是挑战


Image
康树春

元旦早晨,我睁开眼第一个思想:2020去了,我还活着!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世人经受折磨,我们受到了教训也得到了厚礼。我们展望未来,直面2021十大挑战;我们总结过去,躬捧2020五项厚礼。
疫情并不怕,可怕的是人们不能真正面对,并变本加厉。

2021年,我们将面临十大挑战

01
新冠疫情不确定性,让世界经济从深渊中恢复成为漫长攀行之路

2021年人类面临最大的挑战仍是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新冠感染者从0到1000万人 ,用了6个月时间;1000万到2000万用了44天,目前每1000万的增长只用15天。一个不详的数字摆在我们面前,2021年第一个月,世界新冠感染人数将突破1亿人。

尽管新冠疫苗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曙光,但对于70亿人口的世界,距离新冠病毒感染者峰值的折点还需要一个过程。2021年,全球新冠感染者有可能超过2亿人。

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世界的人病了,世界的生产能力一定严重受到影响。IMF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衰退4.4%,美国衰退4.3%,欧元区衰退8.3%,仅中国1.9%正增长。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世界经济从深渊中恢复,是一个漫长攀行之路,坎坷而不确定,并极易出现倒退。

02
运力与运量“剪刀差”将交错出现

2020年后半年的航运市场运价上扬,并不是经济复苏的表现,而是疫情第一个“后遗症”反应。海运费的上涨和一箱难求,是全球综合物流的失调导致的成本剧增,以及寡头的垄断和贪婪,人为制造了运价“疯狂”增长。

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经济开始衰退,增长速度放缓。运力总体大于运量。2020年初,全球海运贸易出现3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国际权威分析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会下降10%,集装箱运输会发生高达200多亿美元的亏损。因此,中外航运企业纷纷选择停航,同时大幅拆解闲置的集装箱船,并通过退租船舶和削减运力等手段来减轻财务损失,全球集运业闲置运力一度达到创纪录的11%以上。世界航运市场一片悲观和萧条景象。
到了5月份,国际贸易开始区域性恢复,让航运市场“措手不及”。航运公司对市场的预估错位以及运力的错配,一时间导致集装箱奇缺。不仅如此,由于出口的货运量远高于回程货运量,出口箱与回程箱是3比1的关系,导致返回国内的空箱持续减少,出口增量的配置效率也大幅降低。
出口货量与有效运力出现“剪刀差”,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船公司狂赚一把。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企业正在忍受海运费猛增的戳伤,“客户上帝”被架在火上烹烤,苦不堪言,哀嚎一片。市场规则遭到破坏,出口贸易雪上加霜,后果堪忧。
2021年年中,疫情第二个“后遗症”反应可能反转出现。5月份过后,回程箱量和新增箱量以及新增船只可能导致运力过剩。这时,运力与运量“反向剪刀差”再次形成,漫长的航运萧条或将来临。
03
美中经贸战形式多样,“战场”变为“战役”

最近美国即任总统拜登新内阁的任命,释放一个气候性变化,美中贸易战(不仅贸易战)将可能由“战场”变为“战役”。而中国的崛起,也让一些追随美国的国家产生妒忌,与美国联手共同遏制中国的崛起。

如果拜登政府的叵测动机成真,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将发生破坏性变化,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预言的世界经济倒退现象可能出现。
04
美元走弱,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令人堪忧
最近渣打银行在2021年全球预测报告中列出八大市场“黑天鹅”。其中预测美国总统拜登下台和美元跌幅15%。
如果美元跌幅15%,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有可能跌至6.00。
2020年5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1316,跌破2008年3月以来的低点。此后,人民币开启了一路“涨涨涨”的行情,7个月时间,升值幅度高达8.5%左右,目前在6.5的区间徘徊。如果2021年渣打银行预测成真,中国出口贸易将遭受巨大影响。这时,船公司将面临严重“一货”难求的局面。
05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信用风险同时增加

新冠疫情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经济衰退主要表现是债务增加和资金紧张。“缺钱”将是2021年企业的主要困难,“垫不起”的现象已经蔓延。资金的短缺,同时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会增加贷款条件和贷款成本。

“没有钱,泪汪汪”,在货代业将尤为突出。
06
中国制造与中国生产面临威胁

中国制造与中国生产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两大支柱。但随着美国干扰和中国生产成本的提升,中国制造将发生变化,或产能减少或迁移海外。

中国生产,民营企业是主力军。由于疫情,中国民营企业资金、人力、订单、市场和竞争力将弱化,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将加大,一部分生产企业或将关闭,并带来贸易、物流、金融等产业的削弱,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同步增加。

07
市场的分割与利润的掠夺更加激烈

每次灾难,都是一次掠夺。

面临灾难,霸主和寡头都将“蠢蠢欲动”,从中获取不义之财。此次疫情也不例外,只要有利润和市场的地方,不断被占据,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

08
国际间交往受阻,原有订单可能不翼而飞

为了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隔断”可能是一种有效手段。国与国之间的航班减少或取消,以及 “14+14”天的隔离,让国际间的直接交往越来越少。广交会在云上举办了,在线约谈、在线展会、在线成交、在线获客将成为常态。

既然不见面了,“面子”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原有的订单会将一点点不翼而飞。

09
国际规则、秩序及支付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带一路”、亚投行和RCEP等国家战略实施,显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伟布局和特殊贡献,并取得可喜的成效。但是,国际规则的制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不管是中欧班列还是中欧卡班,目前只算是起步阶段,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争取,并尽快扫除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障碍。

人民币早已加入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人民币成为世界很多国家认同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却没有跟上步伐,中国国际贸易结算和运输结算仍采用美元作为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甚至海运费境内支付和结算,仍采用美元货币。每年数千亿美元在境内流通,这对中国物流电商发展造成巨大妨碍,并为物流企业带来巨额成本损失。
10
恐惧笼罩,渴望阳光普照

著名经济评论人吴晓波3天前跨年讲演中说:巨石裂变之时,有人看到了恐惧,有人看到了光明。

新冠疫情,让世界恐惧了。而看到光明的人,不是强者就是列强。中国企业、中国航运、中国货代人,需要信心的阳光普照。

2020是份厚礼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2020年我们航贸物流人将会怎样?疫情对我们有馈赠,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

01

新冠疫情,为中国供应链创造世界机会

新冠疫情,是对世界各国政府大考。中国的疫情快速控制,让中国供应、世界采购成为2020年世界经贸最大热点。

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国与欧洲及世界各国经贸“向热”。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都为中国航贸物流人在宏观层面带来希望。

02

科技“下凡”,航运云上

新冠疫情,让互联科技在中国航运领域得到更广阔应用,云直播、云展会、云提单、云支付、云记账等平台纷纷上线,其中也包括WIFFA国际货代信用合作平台打造的云单、云钱、云舱、云链和云展五大平台。

03

货代大数据和货代数字资产正在生成
货代将从中间走向中心

对于一家货代公司来说,互联网关系到成本和效益;对于货代行业或一个利益集团来说,互联网是大数据和数字资产的载体。

货代大数据的生成,不但改变货代的收益模式,也将改变货代在物流链中的地位。中国货代掌握中国国际货运80%的货物流量和运费资金流量。货代大数据可以对接船东、对接银行、对接保险、对接铁路、对接卡车、对接园区、对接港口、对接利益集团、对接海外等。货代大数据,不仅可以形成话语权,而且可以构建产品,创造数字效益。

04

产业互联与实体物流向融合
电商物流创新模式不断产生
2020年说得上一枝独秀应该是跨境电商,在各类贸易形式都在放缓和负增长情况下,跨境电商以25%的增长料峭绽放。跨境电商物流商机巨大,样式翻新,从FBA到保税物流、自贸物流、自由贸易港物流、海外仓、海内舱以及B2B、CBB、BBC、CBBC等多种形式,为货代人、物流人转型升级创造机会。

05

行业、区域、群体开始抱团
以利益为核心的平台联盟开始形成
新冠疫情,让所有人感觉冬天的寒冷,抱团是一种自然反应。在航运业形成2M、海洋联盟和THE三大联盟运营的格局后,联盟化运营就成为航运业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国际货运界和物流界的联盟也方兴未艾。
以利益为核心的平台联盟,是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平台联盟既可以形成集约效应,又可以开创赢利模式。在国际货代业,WIFFA平台在全国28口岸、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8个专项形成平台利益共同体,为异地货代、海外货代、跨专业货代、供应链货代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开发货代数字产品,形成货代数字资产,帮助货代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并不存在,时间是人类为了标注记忆而做的一种“自我欺骗”。确实,如果我们仅仅用2020或2021标注时间,时间的影像就是一个黑白片。

如果我们暂且放弃贪婪之心和恐惧之念,我们就可以放弃束缚,勇敢起来,每天都可成功,每日都可以庆祝,时光也会因生命的精彩而留痕。

假设我们来到火星,如果能发现新冠病毒,我们是何等狂喜!尊重自然规律,才是我们最神圣的法宝!

来源:海运网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