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 编辑:E航网 | 阅读:1927 | 分享: |
点击蓝字“船机帮”关注我们
船机故障心莫慌,遇事不决船机帮
导读
当前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船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各个造机厂商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
据了解当前的航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到十多亿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近百分之十。
引起航运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头就是目前仍旧广泛应用的船用柴油机。
MAN作为船用柴油机的领头羊,在研发船用四冲程电控共轨技术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注成就。
随着发动机技术进步,也同时对润滑油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电控共轨技术发展
在各项法规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船舶柴油机面临着既要降低排放又要减少油耗的挑战。
传统的柴油机的设计指标是为额定工况优化的,燃料喷射技术一般为机械喷射系统,由调速器控制高压油泵,凸轮控制喷油定时、进排气定时。
这种系统在柴油机处于额定工况下,能实现性能的优化,但当柴油机因工况、海况,外部环境, 燃油品质变化以及凸轮磨损等因素造成偏离其设计工况的最佳值时,则会影响柴油机的经济和排放性能。
此外,在柴油机机械喷射系统中,因为燃油的不可压缩性和高压油管中的燃油压力波动,致使喷油与高压油泵供油规律存在一定差异。
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时还会产生二次喷射,燃油不完全燃烧增加了炭烟排放,油耗也随之增加。
喷油之后高压油管内残余压力引起不稳定喷射等诸多问题都是机械喷射系统所难以解决。
随着内燃机技术发展,对柴油机喷射控制要求更为精确,传统喷射系统已不能满足船用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基于直喷技术、预喷技术和电控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燃油喷射系统。
控制部分由原来的机械传动控制单元变为通过电磁阀开闭来实现,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实时精确控制各参数,包括喷油定时、喷油量及喷油规律等。
可在柴油机整个运行范围内优化发动机性能,不仅节省燃油、提高经济性,还可以降低排放。
一个具有较大容量的高压燃油蓄压器(油轨),其内部的燃油压力高于传统高压油泵的最大喷射压力,故喷射燃烧时的雾化程度更高、燃烧更完全,并能有效防止油压波动引起的二次喷射,能有效地实现柴油机在不同工况的性能优化,从而在满足最新排放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柴油机经济性、可靠性 、并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
二
电控共轨系统介绍
1.电控共轨系统主要执行元件
图1 电控共轨主要执行元件
电控共轨主要执行元件见图1,低压燃油经过电磁阀输送至高压油泵,经过压力阀进入蓄压器,燃油从蓄压器单元经过电磁阀进入到高压油管进而进行燃油喷射的过程中,燃油通过一个流量计来精确计算喷射燃油质量,这个质量由电脑根据负荷大小和柴油机工况决定。
蓄压器单元由坚固管道组成,它的两个前端盖都有蓄压器盖,通过多个螺栓紧固一起。
蓄压器盖上有连接通往高压油管的管道,管道本身没有径向钻孔,使得蓄压器强度更高,更容易形成高压燃油。
高压油泵的驱动力受到发动机凸轮轴上的凸轮形线影响,为增加输送能力和减小波动,凸轮设计成三角凸轮。
由于蓄压器的介入,动态压力波动非常低。
喷射燃油量由电子控制系统来计量,计量标准通过轨道压力传感器和发动机相应工况 由电脑计算得出。
图2 蓄压器端盖
多个蓄压器单元串联在一起组成共轨,蓄压器单元端盖如图2所示,上有两位三通阀,由电磁阀驱动。
喷油器为常规机械式喷油器,通过控制压力来控制针阀升程,针阀座面只在喷射时承受髙压,有利于提髙系统在中速机上应用的安全性。
高压油管和蓄压单元均采用双层壁结构,以防止出现连接泄漏或爆裂时燃油喷射出来。
蓄压器端盖上有电磁阀和连接管, 除了提供燃油,还控制喷油器的喷射正时。
燃油从蓄压器单元进入电磁阀再进入喷油器的过程中,燃油通过流量计。
端盖内被弹簧压着的活塞每次喷射都打开一次,与喷射量成正比,并在下一次喷射前回归到原位。
为了达到精确的喷油量,在每次形成末尾活塞被压缩到外部的密封座上,这样可避免喷油器不受控制持续的喷射。
蓄压器端盖上电磁阀受电子控制系统作用,允许高压燃油从蓄压器通过流量计进入喷射器。
而通过控制开通和关闭时间以及是否重复作用等,就可以控制喷油定时,喷油量以及预喷射及后喷射。
电磁阀在控制过程中泄漏燃油通过独立的管道流回低压系统。
为了确保燃油不至于从低压系统流回气缸,发生针阀被卡住的故障,这些管道中都安装截止阀。
2.电子控制系统SaCoSone
SaCoSone系统是集柴油机安全控制、监测和速度控制于一体的系统。
图3 SaCoSone系统主要组成
系统主要组成见图3,包括:
①控制单元;
② 燃油喷射单元;
③系统总线;
④本地控制面板;
⑤接口柜;
⑥遥控操作板。
控制单元包含两个集成控制模块,一个用于安全,一个用于发动机控制和报警。
两个模块独立工作,收集发动机传感器信息。
喷射单元用于转速控制和喷油器执行,包含两个模块,一个备用,通过本地操作面板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能满足多种系统需求,可实现可变气阀定时、电控喷射、自适应控制、可变涡轮截面积、排放控制、油气混燃烧、在线数据访问、爆震控制、灵活的系统接口等多个功能,少量的模块类型就能涵盖全部的发动机产品范围。
SaCoSone系统兼具氧活性和可扩展性,系统结构链接控制模块、显示装置以及标准输入输出的其他专业功能模块。
所有模块具有多功能性,彼此无缝通信,系统信息通过操作简便的界面显示。
由于采用了发动机冗余控制系统,SaCoSone够提供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富监测和分析水平。
所有部件通过紧凑式总线系统进行通信,可使用外部输入输出接口进行功能扩展。
无论物理配置如何,都能使附加功能和输入输出更方便的结合。
模块化设计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操作简单,从而确保快速高效地集成新的监测功能。
三
船用油的选择及应用
1.油品性能要求
电控共轨柴油机燃烧室温度更高,相应提高了润滑油膜的热负荷,要求润滑油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清净性和分散性,减少燃油燃烧过程中积炭和油泥的产生。
(1)良好的分水性
船用润滑油不可避免会受到水汚染,会引起油品乳化,造成轴承过度磨损,同时会引起添加剂的降解,碱值下降。
另一方面润滑油经过分油机后将污染物、杂质和水分离。
在高速旋转分离筒中,油 、水、机械杂质离心力不同,沿着离心力方向进行分层。
润滑油依靠水进行密封, 若分水性不好, 影响油水界面位置变化, 进而会造成润滑油中带水或者密封水中混入油,影响分油机分离效果。
(2)更好的酸中和性能和碱保持性
电控共轨柴油机转速更低,爆发压力更高,燃烧产物在燃挠室停留时间更长,更容易达到硫酸露点温度,低温酸腐蚀更严重,进而加剧腐蚀磨损。
电控共轨柴油机润滑油消耗量更小,补加新油减少,则需要碱保持性更好。
(3)润滑油中不含黏度指数改进剂
船上相对陆地上而言温度变化范围小,不存在低温启动困难的问题,使用黏度指数改进剂后出现黏度指数改进剂受热氧化分解后导致黏度下降,酸值增加,环槽积炭增多和黏环;
由于黏度指数改进剂高分子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主链断裂,分子量降低,使油品黏度变小而造成磨损加剧,油耗变大等一系列问题。
2.油品选择
油品黏度均为SAE40,依据燃料油硫含量的不同选择相应不同碱值润滑油品,见表1。
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世界海事组织规定特殊排放区域只能燃用硫含量小于0.11%的低硫柴油,此时需将重油切换为低硫柴油,如果使用低硫柴油时间小于1000h,则可以不更换润滑油。
如果使用低硫油时间超过1000h,需相应使用低碱值BN20的润滑油,但不必全部更换,仅需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补加。
燃料油在重新更换为重油前两周提前切换为高碱值润滑油。
总的原则是低碱值可以短时间替代高碱值润滑油,但是高碱值不可以替代低碱值润滑油,否则会造成腐蚀磨损加剧。
3.油品更换
没有固定的换油周期,通过定期化验在用油,如果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则可以继续使用,在用油指标范围见表2。
黏度是决定能否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油膜的重要因素,润滑油油品氧化变质或者被其他固体不溶物、燃料油混入等因素都会引起黏度变化。
黏度过大会造成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冷却作用差,磨损加剧,清洁作用差;
黏度过小会造成油膜容易破坏,密封作用差,润滑油损耗加剧。
在用油碱值应在新油碱值50%以上,碱值大小可以衡量清净分散剂的剂量多少,且碱性物质需中和酸性产物,通常在初始阶段碱值会下降较快,随后会逐渐趋于平衡。
闪点变化可以说明润滑油被燃油污染程度,少量的燃油漏入都会引起闪点大幅度降低,低沸点组分的挥发,将会增加曲轴箱爆炸危险性,并且燃油会破坏润滑油膜,造成摩擦副过度磨损。
油中水分混入会发生乳化现象,产生泡沫,导致油膜强度降低,还会使油品中组分分解失效,如果是被海水污染会造成严重腐蚀。
不溶物含量表明润滑油被污染和油品氧化程度的指标,杂质和氧化物造成油品黏度升高,并可能阻塞油路,供油不足进而加剧机械磨损。
金属含量对应不同零件材料反应出磨损程度,需依据发动机机型及实际使用条件,并结合相应尺寸测量综合判定。
四
结束语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世界船用柴油机发展方向,在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排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MAN 电控共轨四冲程柴油机已广泛应用于工程疏浚船,公务船及渡轮等船舶。
由于该机型功率较大,多用作主机或者电力推进船舶的发电机。
昆仑DCB系列高级船舶中速机油已通过该系列机型的认证,学习电控共轨原理,了解电控共轨系统主要组成及工作过程有助于提升油品研究水平、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本文原创作者系:
中囯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中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
付代良, 韩旭, 陆海迪,
闫洪振, 蒋朝贵, 孙国强
END
来源:船机帮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