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1 | 编辑:E航网管理员 | 阅读:452 | 分享: |
9月初始,台风“美莎克”移入我国东海海域,1日05时强度跃升至超强台风级别,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监测显示,早晨08时,“美莎克”距离浙江东部沿岸约400公里,受其外围云系影响,浙江沿海风力明显加大,局地阵风风力达8级。
台风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9月1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1日)上午9点钟位于东海东南部海面,距离韩国济州岛偏南方约730公里,就是北纬27.0度、东经125.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5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3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70公里。
台风路径预报:预计,“美莎克”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强;9月1日夜间在东海北部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移速逐渐加快,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强度逐渐减弱,并可能于明天午夜前后在韩国南部沿海登陆。
△台风“美莎克”路径预报图
△台风“美莎克”大风预报图
抗风能力较差的船舶(施工作业船舶、渔船、无动力船舶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驶往附近的港口或码头进行系泊防台。而根据船舶性能,大型船舶特别是万吨级以上船舶最好前往锚地抛锚抗台,备妥主机,根据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锚链长度,使双锚受力均衡,根据风力情况,及时车舵配合,开车顶风减轻锚受力,防止断锚或走锚。
船长应实时掌握当地或附近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综合分析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航向、航速,以减轻台风对船舶的损害,必要时就近前往附近的港口或锚地避风。
应注意增加接收气象传真图的次数并认真研究分析台风动态及本船防台措施,随时保持与公司的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有关帮助。同时,每日向公司报告船舶动态及防抗措施,必要时增加报告次数,缩短报告间隔时间。
轮机长应在机舱指挥轮机员工作,保证主、辅机的工作正常,确保舵机的安全使用,并做好应急舵的随时转换使用。按船长指令,安排轮机员驳油,将燃油集中,减少不满舱,减少自由液面,保持船舶良好稳性。
大副应协助船长工作,安排水手长木匠检查并关闭所有水密门窗,保持水密,并通知机舱做好排水系统的使用准备工作,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船舶装载大件货需确定好装载计划并进行良好的绑扎加固,尽量避免台风期间由于船上的货物装载不当或绑扎加固不符合要求而对船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船长要亲自指挥船舶在大风浪中的操纵,尽量避免船身出现剧烈的横摇和同波浪猛烈地冲击。在顶风浪航行中,根据船体强度情况,选择适当的迎浪角,必要时采取“之”字航法,以减少风浪对船体的撞击力。同时,要控制好船速,根据当时风浪情况,适时减低船速,避免超负荷运行。
不论船舶在台风的哪一个半圆内,都应避免横浪航行。
大风浪中顺浪航行时,要尽量防止风浪直接冲击船尾而造成螺旋桨及尾轴的损伤。
在接近陆地、浅滩附近航行时,要充分认识到风浪对船舶的影响,避免被风浪压向危险物。
大风浪中应避免掉头,特别是空载船尤应注意,如非要掉头航行时,应选择风浪较平静时。
大风浪中务必改用手动舵。
选择锚泊抗台,一是合理选择锚位。船舶应选择底质好,并能遮蔽最大风向及长浪的锚位,应与附近船只及障碍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应避免在水流湍急之处下锚防台;二是选择锚泊方式。根据海船多年来的抗台经验,船舶锚泊抗台应首选“一点锚”(也叫平行锚)。
船舶应尽可能避免在码头或无遮蔽港口抗台,但船舶在码头抗台也是可行的。只要不致于被涌浪冲击对该码头和船舶造成伤害即可。对于没有动力的船,受风面积过大的船舶可考虑在码头抗台。
有的港口水域船舶必须采用浮筒抗台时,应用主锚的锚链系带,再带2至3根尼龙缆,以缓冲锚链的受力,系缆与锚链应受力均匀。为防止偏荡,可抛立锚,但应注意在台风过境间隙时间,把立锚或短锚绞起,适时再抛。必要时请港方派拖轮在船边协助抗台。
指小型船舶或大型驳船直接坐滩地抗台,可避开风浪大,或强洪水的水域,在沙滩或支水道内坐浅避台。
船舶在海上利用车、舵顶风滞航,等待台风过境后再继续航行或进港进行装缷货。适用于抗风能力强,船速快的船舶。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